原標題:數據要素市場如何建設 業界大咖齊聚2022數字經濟大會共話數據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王俊 實習生張玲 北京報道
數據要素的挖掘與應用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命門,數據要素的定義、數據權屬、交易、流通等是建設數據要素市場需要解決的一係列議題。
7月29日-30日,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朝陽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聯合舉辦的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峰會召開。峰會以“創造數據價值——新場景、新模式、新生態”為主題,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的機構代表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數據產權、數據資產評估、交易發展路徑、數據安全治理等熱點議題深入探討。
數據要素具有一數多權特點 數據產權界分仍有難點
數據權屬是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需要麵對的第一道難題。北京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唐建國指出,數據要素具有一數多權的特點,即包括主權、公權和私權等多重屬性。權屬界定不清一直成為製約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原因。
6月22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指出,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產權運行機製。唐建國認為,這為數據立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注入了動力。
從司法角度來看,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表示,由於數據基礎製度的理論架構還處於探索階段,司法實踐中存在一定的難點。張雯介紹,傳統的法律審理會傾向於將數字經濟的保障放置於現有的法律框架下,但這並不能覆蓋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她指出,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法院的功能型法院職能,厘清各主體之間的權利邊界和互動互促關係,在個人信息隱私保護與數據價值開發利用之間做好平衡,深入推進和拓展“e版權”訴源治理體係等創新場景,在確立規則、完善製度、數字治理方麵發揮示範作用。
數據資產評估是要素市場“入場證” 北京率先破冰
對數據的資產評估是數據流通交易的前提。⠀
北京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範文仲指出,當前市場流通數據雖然數量巨大,但權屬不清、價值不明,僅能算是社會資源。隻有實現確權、流通後,才能轉變成可以量化交易的經濟資產,進而演變為生產性的數字資本,真正釋放價值。通過登記、評估等流程,為數據資源發放“入場證”,確定“發行價”,可以推動社會數據、商業數據、行業數據等數據資源有序進入要素市場進行交易。
7月29日,數據要素峰會現場,首個全國性權威“數據資產登記中心”揭牌。據介紹,作為數據資產進入流通應用的關鍵環節,“數據資產登記中心”將聚焦數據資產入場難、確權難、評估難、定價難、流通難等一係列“卡脖子”難題,依托區塊鏈等技術,對數據資產權屬進行唯一性登記,以此推動海量數據進場交易,為數據要素的市場化和價值化演進奠定基礎。
數據交易機構不斷發展 未來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數據交易平台的建設是數據流通交易的重要環節。自2014年“大數據”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許多地方以數據交易機構為載體,陸續開展數據流通交易的市場化路徑探索。截止目前,各地運營或在建的數據交易所、交易中心有三十餘家,運營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從早期的撮合交易到現在的主張“可用不可見”、授權運營等多元數據服務新模式,培育數商、數據經紀人等新主體,探索符合數據要素特征的新交易規則等,這些都成為活躍在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推動力量。
範文仲認為數據交易的三大發展趨勢值得關注:一是由重點打造數據交易的核心平台擴展為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全生態體係。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資產估值評級、審計、托管等中介服務機構逐步興起,並將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數字律師、數字會計師、審計師和數字投行家出現。
二是從單純的數據交易擴展為數據算法和算力的綜合交易進而發展為數據衍生品及數字資產交易。
目前,北數所突破了傳統數據買賣的初級模式發展涵蓋數據、算法和算力的綜合交易模式,針對數字經濟時代具體問題,定製一整套解決方案。未來以數字空間、數字物體為代表的數字資產也將是交易的重要類別。
三是通過金融創新數據及其衍生資產將從目前的即期等價交易逐步擴展到具有杠杆放大作用的遠期借貸、融資和投資。
“當權屬清晰、交易可控、使用可追溯時,數據資產將形成穩定的價值。在此前提下,通過審慎試點探索數據資產質押融資、數據保險、數據信托、數據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工具,推動數據由貨幣性資產向可增值的金融資產轉化,將會進一步放大數字資產和數字資本的規模和價值。“範文仲表示。
平衡數據安全與要素發展 推動數據開放共享
圍繞數據流通交易的相關製度設計和安全保障促進數據開放共享的前提。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寧宣鳳認為,在數據交易過程中,財產性的權益分配十分重要。因此,數據在從資源到資產的升級換代中,需要高度關注利益分配或者多層分配問題,平衡好數據安全與要素發展。從企業訴求的角度來看,建議在建設數據基本製度過程中,進一步推動數據的開放共享。
針對當前數據要素市場複雜性強、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副秘書長陳福勇認為,可以發揮仲裁在專業評判、跨境互任等方麵的獨特優勢,更好解決數據交易爭議問題,更好服務數據要素市場生態建設。
CCF大數據專委會委員、天雲數據董事長雷濤則從技術的角度切入,他表示,在數據流通過程中,如何對數據的使用權等權屬進行剝離,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基於不同場景來進行破解,而當數據流通從個人隱私延伸到個人安全領域的過程中,健全授權機製將是非常關鍵的話題。
-->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