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工真】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

【李工真】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来源情竇初開網
2025-07-05 07:23:15

個人信息

姓名:李工真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52年12月

國籍:中國

籍貫:武漢

【李工真】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民族:漢族

身份:教授

個人簡介

  李工真,(著名數學家李國平之子)1952年12月28日出生於武漢。曆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革中老三屆(68屆初中)畢業生。

⠂ ⠂ ⠂  1968年作為“知青”在湖北省公安縣插隊落 戶;

⠂ ⠂ ⠂  1970年7月招工回城後在漢口江漢路“南京理發廳”做過8年理發師;恢複高考製度後,於1978年10月考入武漢大學曆史學係;1985年7月留校任教;

⠂ ⠂ ⠠1988-1990年留學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特裏爾大學,師從德國著名曆史學家庫爾特u2022迪威爾(Kurt D㼷ell)教授,專攻德國現代化問題。

突出成就

  李工真教授因學識淵博而被稱為“武大活字典”,是武漢大學“四大名嘴”之一(另一說:當年李工真、趙林和易中天號稱武漢大學三大名嘴,文史哲各占一個)。

⠂ ⠂ ⠂  在武漢大學,李工真的講座總是場場爆滿,總有很多人得站著聽。李工真教授還多次應邀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國內著名高等學府從事講學活動。

⠣€€ 由於在德國曆史研究方麵的突出貢獻,李工真教授曾多次獲得國家及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 ⠂ ⠠中國中央電視台在製作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時吸收了他的研究成果,請他擔任其中有關德國曆史的第六集《帝國春秋》以及“大國係列叢書”中《德國》一冊的學術指導,並在片中專門采訪了他。香港鳳凰衛視《縱橫中國》欄目邀請他作特邀嘉賓。

代表著作

  《德意誌道路--現代化進程研究》

人物評價

  1米8的瘦高個,略微淩亂的頭發,老式的28自行車,講台上手舞足蹈的身影,洪亮略帶武漢口音的聲音……一個個明顯的特征勾勒出一個清晰的輪廓;“武大活字典”、“四大名嘴之一”、“德國史專家”……一張張各具特色的名片都指向同一個人――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李工真教授。

詳細介紹

  李工真,男,1952年12月生,漢族,籍貫廣東豐順,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曆史係,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6月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德意誌曆史與文化。從教26年來,他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事業心奮鬥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愛崗敬業、品格高尚,在教學、科研與師德師風諸方麵皆表現突出,贏得了同行、同事和學生的廣泛讚譽和一致好評。

為人師表

  李工真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相信,一位教師要想教好一門課,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學生有愛心。”

  為師之道,不唯伏案耕耘,更需授業、解惑。李老師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無論是專業課、還是通識選修課,他都同樣認真對待,從未無故缺課、調課。執教26年來,始終堅守於教學一線,孜孜不倦講授《世界通史》、《德國史專題》、《西方典籍導讀》等主幹課程,先後承擔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課程共11門。他對學生嚴格要求,對每份作業都精心批改,哪怕是200人的通識選修課,他也都一份份認真批閱,從不讓研究生代勞。即便是感冒發燒、嗓子沙啞,課堂上的李老師依然精神飽滿,未嚐有一日之懈怠。有學生勸其休息,他總是斬釘截鐵地說:“教書是教師的天職。我不敢辜負學生的期待,沒有特殊情況決不耽誤大家的課”。2011年4月8日下午,李工真教授由於剛剛安裝上義齒,還沒來得及磨合,就強忍著不適為學生講了三節課,課後,學生們發現,講台上竟濺滿斑斑血跡。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對學生的關愛,李老師都身體力行地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珞珈史學之精髓在於求實、拓新。李工真教授秉持前人既有之精神,於教學中與時俱進,重視材料更新、方法引入,始終將課堂教學與學術前沿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更能領略學科前沿之魅力。李工真教授將教書育人視為天職,以“喚醒學生的力量”為其教學宗旨。他在給研究生開設的課上,引入德國大學曆史教師采取的SEMINAR報告會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術質疑、學術討論,並給予學習質量評價。學生們通過他的課程學會自主學習與交流討論、大膽質疑與虛心接納、條分縷析與宏觀把握。他的精品課程《德國現代化》及其他課程在全校、乃至全國範圍內皆飽享盛譽;2010年出版的由李工真教授主編的教材《德國現代史十三講――從魏瑪共和國到第三帝國》更是受到廣泛好評。

  為了將授課上升為一門“講台藝術”,富有激情地啟發學生,李工真老師對每門課程之準備皆灌以極大心血,至於其間重點、精華處更是如數家珍。絕佳口才,風趣談吐,深邃思辨,原本晦澀、枯燥的文字,於李老師闡述下頓時躍然紙上,使人心向往之。因此,其專業課受到本院師生的高度讚譽,還吸引著不少外係學生旁聽;他在全校範圍內講授的通識選修課《大學現代化》更是贏得學子們廣泛好評,每次開課都“人滿為患”;李教授的講座更是場場爆滿,使之成為“武漢大學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學生們對李工真教授的課程予以高度評價:“李教授記憶力驚人,學風嚴正,講課生動有吸引力。是我在武大聽過包括專業課在內的最好的課之一”,“李老師學識淵博,講課富於激情”,“作為武漢大學的學生,若沒有聽過李工真老師的課,那真是白來了武漢大學一場”。

  李教授不僅是為學之師,更是為人之師。課堂下,李教授非常重視與學生的交流,每學期的研究生課程結束後,他會請選修課的學生們聚餐,一起暢談對課程的建議,謙虛聽取學生意見。逢年過節,他都會把研究生請到家中吃飯,大家喝茶聊天,聽李老師講最新的學術動態。他經常教育學生要有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在科學研究上不能來半點虛假。生活中,李老師對學生也是關懷備至,對家庭條件較為貧困的學生,李老師及其夫人更是特別關心,經常給他們送書、送衣物。“要對學生有愛心!”李老師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指導,還有生活上的關心和愛護,更多的是對學生人生的指引和教導。

成果豐碩

  李工真教授的座右銘是愛因斯坦於普朗克生日時所做的一段演講:“促使人們去做這種工作的精神狀態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談戀愛的人的精神狀態相類似的,他們每天的努力並非來自深思熟慮的意向或計劃,而是直接來自激情……”他經常在講台上為學生背誦這篇文章。是的,激情,這也正映照著李工真教授對學術的熱愛與赤誠。

  李工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德意誌曆史與文化。他於1997年出版了45萬字的代表作《德意誌道路――現代化進程研究》一書。這是國內第一部從現代化發展觀點出發,全麵、係統、詳盡、深入地研究德國自15、16世紀以來曆史進程的學術專著,引起學術界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該書於2005年發行第二版,深受學界好評。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3項,發表相關論文30餘篇。近年來,他有9篇重要論文相繼發表在曆史學權威期刊《曆史研究》、《世界曆史》上,2010年,李工真教授共有三部著作《文化的流亡――納粹統治時代的歐洲知識難民研究》,《德意誌現代化進程與德意誌知識界》、《德國現代史專題十三講――從魏瑪共和國到第三帝國》相繼出版。

  由於在德國曆史研究方麵的突出貢獻,李工真教授獲得國家及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武漢大學優秀成果獎3項,屢次應邀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20多所著名高等學府從事講學活動,受到各校師生一致好評。

樸素無華

  講台上的李教授永遠充滿著激情與魅力,他是天生的演講家,有著區別於其他內斂氣質型教授的驕傲。但是在講台下,他是樸素的、謙遜的。這樸素不僅僅在於他簡單的衣著和破舊的自行車,而源於他正直的品格和淡薄名利的內心。

  他在多個場合說過這樣一句話,“武漢大學教授”是唯一令他感到自豪的稱謂。是的,他淡泊名利、不圖虛名,從未追求學術、育人以外的任何聲譽和頭銜。他的課程廣受歡迎;他參與的電視節目,都與教育這個大命題相關;他到各所高校演講,是為將知識傳播給更多的學生。他就像樸實無華的老園丁,默默無聞地在教育這塊土地上耕耘。

  李工真教授對武漢大學有著深厚的感情。曾經有一些名校以優厚的待遇聘請他,他都婉言謝絕了,他說:“我是武漢大學的教師,我的責任就是教書育人。我從小就在珞珈山長大,對她有著深厚的感情。我沒有什麽其他的想法,我會把我的一生奉獻給這裏!”

  李工真教授在教學、科研上的卓越成就,教書育人、淡泊名利的先進事跡引起了新聞界的廣泛關注。《武漢大學報》、《長江商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晨報》等多家媒體曾先後多次進行過報道。他受邀擔任中央電視台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第6集《帝國春秋》以及“大國係列叢書”《德國》的學術指導,並在片中接受采訪。他多次參與香港鳳凰衛視《縱橫中國》和《鳳凰大視野》欄目,並20餘次參與湖北電視台(教育頻道)教育談話節目。2007年,在評師網發起的全國高校教師評選活動中,李工真老師被評為“2007年評師網最佳教授、紅鑽教授”。2009年,李工真教授又入選“2009評師網魅力教授排行榜”、“2009評師網湖北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排行榜”、“2009評師網最受歡迎百佳教授排行榜”三大排行榜。2009年11月,李工真教授獲得了首屆“武漢大學”傑出教學貢獻校長獎的榮譽稱號。2011年1月,經學生自發投票,他高票當選獲評武漢大學首屆十大“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淡泊名利

  麵對這些讚譽和名氣,他仍能淡然處之。他說:“我是人民教師,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學生的喜愛才是我最大的成就。”他那平淡樸實的話語,豁達堅毅的笑容,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名高校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熱愛之情。是故,縱然李師之學說或有可商榷之處,然其治學為人之精神,必將引領一代代珞珈學子求索不息。

  李工真教授被學生譽為是最具教授氣質的教授,對一名教師而言,這個稱號是令人驕傲的。他充滿激情地在教育的園地耕耘,甘於寂寞地在科學的原野行走。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展現了新時期教師的光輝形象。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新文章